2013-12-31

近年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中好听好看的舞曲

今天是 2013 年最后一天。 是时候来点歌舞兴奋一下。 以前写过好几篇介绍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以下简称 ESC) 参赛歌曲的文章 (过几日搬些过来), 写的大多是比较抒情的慢歌, 或者是 Rändajad 一类文学性很强的歌曲。 其实那个歌赛里面有几首劲爆的舞曲我也是由衷喜欢。 今天介绍三首。

1. Paula Seling & Ovi: Playing with Fire (2010 Romania)

这首歌是 2010 年那届我的最爱。 两位歌手的唱功专业。 声音扎实而且爆发力十足。 舞台上载歌载舞还要弹钢琴。 女歌手 Paula 的舞台表现, 从动感十足的大波浪长发, 凌厉又魅惑的眼神, 略带野性的表情, 性感紧身夜店装到干净利落的动作舞步,在在散发大方洒脱的御姐风范。 男歌手整体气场相对弱一些,但是绝对压得住场, 配得起女歌手。 歌词就是很单纯直接的男女挑逗调情。 两位歌手潇洒豪放的舞台表现,令这场调情互动丝毫没有猥琐或者 cheap 的感觉。 Quite the contrary,  everything feels so right, so classy!  最后一句 “If we get together now, we’ll burn this place down。” 唱将出来,节奏强烈, 真是热力爆棚! 二位的舞台表现, 声色艺都无可挑剔, 最后屈居第三只能说世事无常。 好消息是, 这二位 2014 年 5 月将再次代表罗马尼亚参赛。 祝他们这次好运!

亟待改革的德国中小学教育体制

家有小童,因此对德国的中小学教育制度颇关心。 12 月 12 日看到这则新闻时,很有想法。 年底诸事繁忙, 拖到今天才写下来。 新闻本身说的是德国的 “2013 年度老师”  Robert Rauh 强烈呼吁中小学教育改革,为此草拟了一份 “十点请愿”, 并专门为这份请愿书建立了一个网站,征求社会各界的签名,还辟有讨论区供大家交流意见。 这里先就这十点内容用中文谈谈我的看法。 过几天择要译成德文反馈到那个请愿网站。


1 全德各州须统一教育要求,统一毕业文凭,核心课程和学生能力标准必须一致。

My comment: 完全支持。 本来德国就是个很小的国家, 各州中小学教育各自为营,有的州 13 年的学校多一些,有的州 12 年的学校多一些。 毕业文凭也是花色太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各州的学生能力水准也颇参差,这恐怕跟各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有关。 假如学生搬家到另外一州,还必须重新适应当地的教学纲领,课程,和要求。 同一个小国里就不要这样了吧? 统一标准,大家省事,纳税人省钱。


2 减少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能力。 教学应以灌输内容为主导转向能力培养为主导。

My comment: 支持。其实小孩子最重要的是人品,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学校当以激发学生兴趣,发现学生自身的天赋并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为第一要旨。 学任何东西,有内在动力驱使,都会事半功倍。 依我, 学校必教的常识通识有这么几门就足够: 数学, 科学, 德语和英语。 然后, 时间管理, 情绪管理, 复式记账会计学(即金钱管理),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也是必学 (这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些管理知识,迟学不如早学。 早点学会,小孩子早点自己管理自己, 早点受益)。 这样, 必修一共 8 门课就足够。 其余的任何科目,包括第二门外语, 历史,地理, 政治, 音乐, 美术, 手工, 游泳, 足球, 财报分析, 股市入门, 甚至太极或者跆拳道等等等等, 大可让小孩自己选。 每修一门记学分,修满若干学分可以毕业。 记得密歇根大学教 Finance 的教授 Gautam Kaul 曾经说过,“Love is the biggest thing in the world, finance the second。”  除了常识通识之外, 学校还不能忘记带给学生自尊自爱和尊重关心他人的能力。

2013-12-29

Staub 以炖煮

很喜欢直接从砂锅里吃东西的感觉, 喜欢手捧砂锅的质感。 可是新的电磁灶上, 以前的陶制砂锅不能用了。 有一天,在网上看到有人用一只小小的珐琅锅做成粤式腊味煲仔饭, 照片中夺目的色彩, 香气仿佛扑面而来。 心动之下, 就开始研究法国的 le creuset 和 staub。

所谓的珐琅,化学成分就是二氧化硅,就是玻璃。 二氧化硅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 表面不太会黏, 但是脆弱不能经受强击舂杵, 遇骤冷骤热也容易爆裂。 感觉上并非制作锅具的理想材料。 但是,也有听说过加入其他化学元素, 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所谓强化玻璃,子弹也很难击碎。 那么但愿珐琅锅表面的二氧化硅也有经过抗击抗爆裂处理。  她们两家的珐琅锅, 都以在砂模中浇铸, 整体成型的铸铁作胎, 然后表面分多次喷上二氧化硅。 两家的炖锅都分量十足, 都有鲜艳色彩可供选择。 细节上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按重要性排序:

2013-12-28

快炒利器 Demeyere

声明: 本文照片和视频全部来自 Demeyere 官网
--------------------------------------------------------------------------


今年搬进的房子里不许装燃气炉, 厨房里只有一台磁感应灶。 以前买的圆底炒锅都不能用了。 这对我这个常用炒锅的人不啻是个挑战。 先是买了一口 WMF 家的 Macau 炒锅, 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 这口锅受热面积小, 加温慢锅壁导热慢, 其实更适合做蒸锅或者炸锅, 甚至用来做汤也很不错。 又买了 WMF 家带不黏涂层的平底锅, 做个煎蛋, 煎个鱼排牛排什么的不错, 甚至比以前的圆底炒锅更好用, 但是有些菜, 我就是很喜欢操作圆底炒锅时的那种手感。 在网上寻寻觅觅, 有个美国人评论 Fissler 家的 Solea 汤锅时有提到 Demeyere 家的 Atlantis line 比 Solea 对火力大小更为 responsive。 我知道 Solea 是 Fissler 家的顶级汤锅, Demeyere 可以比 Solea 更 responsive 当然引起我的注意。  据我有限的经验, 其实汤锅倒是无所谓传热快慢, 怎样的锅都不难做出好汤,锅盖的密闭性可能更重要些。 快炒用的锅,则是对锅体传热速度要求最高的。 锅身的良莠绝对 make difference。

秀色可餐 monbento


今年有一段时间, 因为一本书, 我对便当很感兴趣。 年初和年尾又在自家城市做项目,晚上家里吃剩的饭菜正好第二天带去办公室当午饭。 可是当时我还没有合适的便当盒。 在 amazon 上寻寻觅觅, 本来是存心找日本制便当盒的, 但是最后买了法国设计中国制造的 monbento

守望传统的 Würsthof 厨刀

本来不太在意我的厨刀。 一把在荷兰某中国店买的中国菜刀用了七八年, 不觉十分得力却也不嫌它费事。 去年圣诞节, 婆婆送我一把 Zwilling Motion 18 厘米 Sandoku 厨刀。 用过之后感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的真理 -- 至少在厨房里是真理。 从此开始研究厨刀。

厨刀锐利的好处,除了处理食物容易控制卖相, 使用比较省时省力之外, 还有就是比较安全。 这听起来比较不合直觉: 刀越快怎么会越安全? 这里的逻辑是: 锐利的厨刀操作时落点准确,不易在食物上打滑,就不太会伤到手指。 所以,可以适当投资好的厨刀。

汽车分时共享在德国

原文写于 2013 年 8 月 26 日。 今日修改后在这里发表。
--------------------------------------------------------------------------

汽车租赁是大家熟悉的一门生意。在中国有按天,按周出租汽车的公司,近年还兴起到外国租车自驾游。 这种生意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有更为灵活和有效率的形式。

下开上合 Rössle 食物钳

今年年初搬家以后颇添置了一些厨具。 买了以后, 不是所有的工具都会常常用到。 最感得力的, 除了那几口锅和几把刀, 要数 Rössle 家的食物钳。 如下图所示, 这种食物钳的夹子部分有硅胶和全钢两种选择。 两种我都买了。 夹鱼之类比较细腻易碎, 或者易粘的食物,或者面条,用硅胶版。 在沸腾的油锅里, 或者火光熊熊的烤架翻夹食物, 用全钢版似乎比较安心。 钳子长度有 30 厘米和 23 厘米可供选择, 我买的是 30 厘米的。




2013-12-27

彩妆新锐 Smashbox

产品行世也有十多年了,Smashbox 其实不能算是 “新”。 只是我自己彩妆用得慢,算起来已经差不多两年没有添置或者关心这方面的产品信息。 今年夏天不少东西用磬,又有无数在机场购买免税化妆品的机会, Smashbox 家的东西才刚刚进入我的视野。

这个牌子当时我完全陌生,买到她全拜机场免税店里一位能说会道又手脚勤快的销售所赐。 那天收工以后直接从客户的办公楼去往机场, 脸色看上去大概是已是分外疲惫憔悴。 店里道明来意,这位销售代表向我强烈推荐 Smashbox 家的 primer,说是可以改善皮肤观感。 其实我很不喜欢脸上好多层妆底。 有赶时间的原因,也嫌多层妆底会太厚,感觉不舒服还会堵塞毛孔造成粉刺。 他的理论是, 皮肤缺乏水分滋养才会不停往外泵油, 而且 Smashbox 家的妆底可以掩盖长时间高压工作造成的肤色暗沉,使皮肤看上去不那么疲惫。 这些理论我以前都有听说过, 也有试过一些产品, 但都效果不好。 他看我不为所动, 立刻说: “您给我 10 分钟, 您的脸我用 Smashbox 家的 primer 和 foundation 处理一下, 包您的皮肤看上去像是早晨睡饱以后刚刚醒来的新鲜状态。” 反正也要等飞机,我就让他试试看。 这位销售真的是十分伶俐乖巧,给我拿来的卸妆水都是 la prairie 家的奢侈品, 而且用得极为慷慨。 他先帮我处理了半边脸,这样可以有个 AB 对比。 那天我早上用的是 Chanel 家的粉底液,对比结果是新敷上的 Smashbox primer 加粉底液完胜,处理后的那半边脸,肤色均匀剔透,纹理平滑细腻,确实散发刚刚睡饱后的 sheen。 我心知这样比其实不公平, 早上的妆面毕竟已经经历了整整一天的考验,但是那个效果真的很打动我。 当下说谢谢他,我买了,请他帮我把另半边也处理一下,开开心心上了飞机。 到家已是两个多小时以后,妆面不见很大的油光。 我用吸油纸摁了一遍,粉底并不褪色。

2013-12-26

城市购物好随行: Andersen Shopper 拉杆车

上次介绍了一款好用美观又实惠的商务用拉杆箱,这次介绍一款十分适合城市购物用的拉杆车。 也是去年买的。

住在小型超市林立的城市里,日常家用购物也未必要开车出去。 但是,如果购置半个星期以上的食品家用, 用普通的购物袋似乎又嫌路上拎提吃力。 于是想买一辆购物用拉杆车。 在网上研究许久,发现 Anderen Shopper 可以接驳在单车后面,十分心动,买了一辆。 从此她成为我购物或者去邮局取包裹的得力助手。

Andersen Shopper 有几个设计定位不同的产品线。 我买的是功能比较齐全易用, 而且又可接驳单车的 Royal line 中的一款。 如下图:

产品使用心得: Stratic Agravic 商务旅行箱


关于 “产品心得” 这个标签的声明: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十分好用实惠的欧洲产品,很愿意推介给大家。 这里的推介完全基于网主自己的使用经验,不受任何商家雇佣推广。 网主也没有足够资源作十分科学深入的系统性产品性能测试。 兴之所至, 浅浅道来, 只是希望给用得上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

已经是 2012 年的事情了。 我的办公笔记本,运算能力是工作站级别的,体积颇大,分量更是沉重,背在身上没法走很多路。 于是想买一只可以装电脑和其他办公用品的拉杆箱。 我的要求:

- 要装得下我的 15 寸笔记本和它那巨大的 170W 变压器;
- 要给电脑足够的缓冲减震保护,箱内的分隔要够实用;
- 轻盈;
- 耐用;
- 不能是奢侈大牌;
- 外观稳重,线条必须简洁利落, 面料纹理质感 contemporary;

2013-12-19

德国战后历届总理大事盘点兼再谈 Helmut Schmidt

题外: 年底忙于公事私事,所以没有及时在网志发文。有话可说的题材都有记录。 希望得闲时可以把落下的篇目一一补上。
 ---------------------------------------------------------------------------------------------------

大概是上个星期,德国最大民调机构 Forsa 又发布关于德国总理的民调结果。这次民调主题为: 德国战后最重要的总理。 共收到 1002 份有效答卷。 先看一下结果(按得票率由高到低排列,括号内为他们各自的在位时间):

1. Helmut Schmidt (1974 - 1982): 25%
2. Konrad Adenauer (1949 - 1963): 23%
3. Willy Brandt (1969 - 1974): 18%
4. Helmut Kohl (1982 - 1998):  17%
5. Angela Merkel (2005 - ): 6%
6. Gerhard Schröder (1998 - 2005): 3%
7. Ludwig Erhard (1963 - 1966): 2%
8. Kurt Georg Kiesinger (1966 - 1969): 0%

关于海慕德·施密特(Helmut Schmidt) 我有写过关于他的介绍。 德国战后历届总理中,从私心讲,他确是我最喜欢的一位。 但如果不带感情地看,这个民调结果我不能完全赞同。 因为主题毕竟是战后 “最重要”,而不是 “你最喜欢” 的总理。 放宽历史的视界,阿登纳 (Konrad Adenauer) 和科尔 (Helmut Kohl) 任上发生过许多对德国,乃至欧洲战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事,个人认为,至少他们二人应该比施密特更具历史地位。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2013-11-16

圣马丁节

中国有元宵灯笼节。 每年 11 月德国也有一个圣马丁节,孩子们可以提着灯笼上街,唱歌,喝热饮料。这里是两篇有关欧洲圣马丁节习俗的华文介绍:

欧洲的灯节——圣马丁节
灯笼·火把·圣马丁

我这里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 11 月 11 日晚上提着灯笼游街唱歌。这里贴几首十分好听又上口的德语圣马丁节儿歌:

Ich geh mit meiner Laterne (我走灯也走)


2013-11-01

终极德国榜样(下)

不在其位,鞠躬尽瘁

施密特的总理生涯结束于一场政变。 之后,他除了继续在联邦议院做事直到 1986 年, 还立即应邀参与了许多企业的管理工作。 他的企业经管知识,是从总理任期之后才真正开始得到积累。那个年代在德国,企业与退位政治家的关系还是比较纯洁。他担任的监事会董事会工作,几乎没有薪水或者薪水微薄。他完全是带着好奇心与使命感去做那些企业里的事情。同优秀企业家的深入交往与共事经历也带给他很大的满足。

虽然不在其位,他对德国的外交事务仍有无比巨大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推进欧洲货币一体化和欧洲融合,也喜欢满世界飞结交外国政要,不断深入了解国际政经动态并著书立说。 他说他不是贪恋权力,承认渴望得到 Anerkennung (人们的认同)。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他有尽他的努力去了解,去改善的愿望。

1983 年开始他又在周报 Zeit 任职,做到发行人,直到今天。 所以他也是个资深媒体人。 Zeit 后来成为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周报,读者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 intellects。该报政治立场中间,基本没有什么煽情鼓噪,哗众取宠的做法。 2008 年许多德国媒体凶狠对待中国。 Zeit 上的大篇幅有关中国的讨论我有读过,讲到的事实跟别的媒体也没有大的不同,但是 Zeit 的腔调真的很不一样。 至少没有一种居高临下或者鄙视中国人的口吻。 他们讲到的那些观点,那些对中国现状的批评和思考, 我比较容易接受。

2013-10-26

终极德国榜样 (上)

2012 年 3 月,德国最大的民意研究机构 Forsa 进行了一个主题为 “您心目中的德国国民榜样” 的问卷调查。 榜样候选人名单上有 12 位还在世的德国名人。 收到的 1003 份有效答复显示如下结果:

第 12 名: Christian Wulff (上一任总统), 6%
第 11 名: MartinWinterkorn (大众汽车老板), 16%
第 10 名: Thomas Gottschalk (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 37%
并列第 8 名: Frank-Walter Steinmeier (SPD 党主席), 38%
并列第 8 名: Ursula von der Leyen (现任劳工部长, CDU),38%
第 7 名: Marcel Reich-Ranicki (文学评论家。上个月刚刚过身。普遍被认为是德国文学教皇) 42%
第 6 名: Margot Käßmann (新教神学家), 44%
第 5 名: Jogi Löw (德国国家足球队教练), 48%
第 4 名: Joachim Gauck (现任总统), 50%
第 3 名: Angela Merkel (现任总理), 59%
第 2 名: Günther Jauch (电视节目主持人,多主持政治类的谈话节目), 64%

榜单上得到最多认同的那位,得票率高达 76%。 领先于第二名十多个百分点,更是越过现任总理 Merkel 近 20 个百分点。 前年某天看电视时,ARD 有提到,另一个民意调查中,有将近 80% 的参与者认为他是当今最佳德国总理人选, 他应该再度出来做总理。 这位德国人心目中的终极榜样, 就是这篇网志要介绍的德国前总理海慕德·施密特 (Helmut Schmidt)。



2013-10-20

传媒的操守

十几岁时很喜欢读董桥的 《英华沉浮录》。记得里面有这么一段:

《时代》杂志已故集团总编辑 Hedley Donovan 谈传媒操守与责任,要求的是 warmth without sloppiness; sharpness and snap without cruelty; worldliness without vulgarity﹙温馨而不伤感﹔尖锐而不凉薄﹔入世而不低俗﹚。 这是优质媒体的晨钟暮鼓。

物换星移,人人皆可发声的 Twitter 时代,民主是民主了,可是传媒的总体品质却殊难保证在一定水准。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媒体对新闻报道的处理手法似乎是越来越倾向于敏感,刺激,煽动,以夺人注意力。 温柔敦厚的 “温馨而不伤感﹔尖锐而不凉薄﹔入世而不低俗” 也还是有,但是有可能埋在一堆肤浅浮躁甚至狂躁的声音下面,相对比例没有像以前那么高了,不知何时起几乎已成一种古典韵味。

如果只是行文风格,修辞手法,甚至思维方式的庸俗化,充其量也不过是 matter of taste,还不至于上升到 “操守” 的层面。 最近读 Helmut Schmdit 的 Außer Dienst: Eine Bilanz,里面多处谈到政治与媒体的关系,倒是值得 outline 一下(译文有参考许文敏小姐的译本,我有精简句子,不少地方根据德语原文,按我自己的理解译出)。

2013-10-14

那个法国女人,那个美国女人


(视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行政总裁 Christine Lagarde 鼓舞年轻女性:矢志不渝,昂首微笑)

在美国,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 以她与生俱来的高卢气质和明显的欧洲口音被人指认为 “那个法国女人”;而在她的祖国法国,她流利地道的英文又给人 “那个美国女人” 的印象。这位生长在法国,  现在美国华盛顿办公,身高 180 厘米,行事干练沉稳的女士,是当今男性当道的 high finance 界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者之一。

拉加德出生在巴黎,童年在法国西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le Havre)度过。她的团队热情和领导天分在她十几岁时于法国国家花样游泳队服役时就显现出来。入队不久就开始训练年幼的队友,做他们的救生员和技术指导。小朋友们对她的信任和信心带给她巨大的精神能量, 后来她说:“我觉得我一向就在许多方面是个领导人物。你会不由自主地担当起那个职责,当你具有相应的技能,品质,和志趣 -- 还有更重要的,当人们真正相信你能帮助他们。做一个领导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帮助别人发挥潜能,达到目标。” 1973 年,她所在的游泳队夺得全法花样游泳比赛冠军。26 年以后,这位擅长与队友同步游泳的法国女士在美国律师行 Baker & McKenzie 带领数千名同事做出一连串漂亮动作以后,众望所归当选该行历史上首位女性主席。

2013-10-10

只是逝去的时光:缘起

又是秋天。披星戴月地上班,回家,忙里忙外。周而复始,时光就这样匆匆逝去。

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从小到大,扮演过并正在扮演各种各样角色:女儿,学生,工人,妻子,媳妇,妈妈。。。。本来,也是不亦乐乎的一件事。可是偶尔觉得,人生不过是一场空虚奔向另一场空虚。

是厌世吗?怎么会。我还没玩够。也许是一时间必须努力尽到的义务太多,不时觉得有点累而已。我有资格说累吗?没有。那么,挤出一点时间,不必欺骗自己, 做点真正 enjoy 的事,是不是就不太会觉得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