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8

2016 暑假纪行之四:南塘老街(上)

本篇全部照片可以点击放大


家乡南郊一带,一直到出国以前我都很少去。那里有一条南塘河,据说沿河曾经有来城里贩卖手工制品的乡村民众聚居。一直到 2010 年代初,那里的老房屋比较破败失修。2012 年,一个旧城保育项目把那里的老房子修整翻新,500 多米长的街区进驻了几十家店铺,多为贩卖家乡土特产的小吃店。后来又开发了第二期,第三期。目前,整个街区长 1.5 公里左右,传统而又时尚,店铺和文物都丰富多姿,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都络绎不绝,如今在家乡的地位简直好比 el Gotic (哥特区)在巴塞罗那的地位。今年暑假回家,特地去了好几次,虽然每次都是匆匆。这篇就分享一些南塘老街上的所见。

白墙青砖黑瓦,典型的明清浙东民居形制。这条小巷往里面走,就到南塘老街的主街面了。



这是卖糖饼的全丰记。儿时很爱吃糯米糖:




最爱的点心是小馄饨。二十多年前,离我的小学不远,现今逸夫剧院广场前面有一间国营的馄饨店。好像是五毛钱一碗吧,那个鲜美的味道至今还在。这间十六格馄饨店我有去吃过。用料质量非常好,馄饨里面好多鲜猪肉啊!作为小馄饨来说,好像肉太多了点呢。可是那个汤底好像不是特别美味,没有记忆中的五毛馄饨汤好吃。这店里的环境和座位倒还是二十多年的形制。十分简陋的木桌和木板凳,大概顾客太多磨损严重,短短一年多就一副曾经沧海的面容,很像儿时的馄饨店里的桌椅外观。不同的是,儿时的馄饨店里用的是粗瓷餐具,但是,这里的餐具,除了木筷子之外全是塑料……



这间名叫 “大粽师” 的店里的粽子,品种十分丰富。这张照片,以及下面的部分照片,是正午时候出去拍的,大家怕晒,所以街上比较少行人。一到傍晚,整个街区就热闹起来了。

虽然这个街区的许多建筑其实是仿古新建,但是仔细观察的话,还是可以发现老房子原物里的粗壮木梁椽柱,或者老旧窗格原物,是有用在这些仿古建筑上。这些仿古建筑也算是有血有肉。



一家卖喜糖的:







重新发明烤鱼,窗格又与别家不同。门锁着,好像歇业中:


说实话,家乡烹调鱼类,是清蒸或者做汤比较多,比较小的鱼类也会炸一下。除此之外,盐腌的,风干做成鲞的,也很多。自小偏爱鲜的咸的菜肴,上海菜那种甜也可以,完全不爱辣的,真的是家乡水土养出来的。 现在家乡很多内地来的移民开的川菜馆湘菜馆,无辣不欢,我真的无福消受。

烤鱼我小时候还真没试过。来了欧洲以后就吃得多了。挪威人的烤马鲛鱼,是这里冬天圣诞市场里的美味,我爱吃热的。

梅龙镇是家乡老字号餐厅,主营本帮菜:



这间店,一部分卖禅衣,一部分是素食馆,餐厅名叫 “香风时来”。店里的音乐十分清幽:



禅衣店门前有趣的植物,有圆形的叶子:



似乎这个街区的店铺多少都要卖点情怀。街上的餐厅各自都有主题。比如下面这间 70 餐厅。入口处的玻璃窗上贴着 “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题词。那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啊!



名为 70 餐厅,其实 80, 90 年代的顾客也都有照顾到:



我是 80 后,看看 80 后的共同回忆:




一间店面颇为不小的港式茶餐厅,“莲翠” 这名字好像是有点香港味道。汉堡的邝师傅茶餐厅我感情颇深,所以看到茶餐厅就有很亲切的感觉。




入夜,街上就热闹了。店门口还有伙计笑脸迎人:




一间毛豆腐店,正门里面挂着一幅字:见利思义,诚信守德。



这次放了几张本地(或者说中国东南地区)的餐饮点心店铺,下一篇介绍南塘老街上洋气的餐厅。东洋西洋的都有,敬请期待。

谢谢阅读, 下次再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